此去经年,“日不落”再见-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 陈敏
一 启程:以为到了个“假英国”
2015年9月,我踏上了英格兰土地。当时的我,对这里的一切充满好奇,大本钟、伦敦眼、贝克街、披头士、甚至黑暗料理……仰望星空,感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熙熙攘攘才是英国,然而我来的像是个“假英国”。这里田园风光好,牛羊吃着草,小镇恬静安详,居民友好和善。也是在两年的相处之后我才知道,It’s very British。
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我的首要任务便是上好汉语课。但是由于Somerset教学点的特殊性质,我每周要在八所学校上课,每个学校之间距离也很远,光是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长达15个小时,而我也在这6000多个小时中看过了英格兰的四季变换,看到了最长的日和夜,感受到了最大的风和雨。
二 经历:教4-68岁学生在玩中学
我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小到4岁,大到68岁。我使尽浑身解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当地学校所倡导的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的理念,对我既是挑战也是学习。
在学习完基本的汉语知识之后,用歌曲、舞蹈和游戏等各种形式“抓住学生的心”,《两只老虎》、《丢手绢》、《找朋友》、《恭喜你》……一首首中文歌小朋友们都信手拈来,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研发“新菜式”技能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在各种对外汉语教学网站搜索有趣的汉语游戏丰富课堂形式,我也加紧有意识地发现各种有趣的内容融入汉语教学。
三 心得:借新科技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
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一个好玩的软件,里面的舞蹈与鸡年相关,而且动作简单、节奏轻快、“魔性值”极高。我将这些舞蹈运用到课堂上,幼儿园和小学每个班级的汉语学生都很喜欢,每天在课上都会嚷着再跳两遍“公鸡八大宅”。看着一群“小鸡仔”跟着节奏扑腾着翅膀,我觉得他们实在萌得可爱。
在“玩中学”的教学要求之下,教授小朋友语言知识,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求变得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能够跟上你设置的语言环境,参与到语言练习中,而这点也困扰了我许久。虽说学习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但是流利地、像当地老师一样用起伏的音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环境对我来说有些困难,在无法短时间提高的情况下,我选择用我喜欢的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在图片和简单的画外音的辅助下进入特定语境。如介绍新朋友Yaya,学习歌曲《一起去郊游》,学习身体部分名词和“玩拯救Yaya”游戏等。
我也用手机应用软件绘制特定动画片(gif动图),完全服务课堂内容,学生也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快地学习相应语言内容,虽然画风新奇但反馈不错。
正是有了这些有趣的课堂教学辅助工具,让我在上课甚至备课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将爱好与教学相结合,定能产生一节高质量的汉语课。
除了教学工具,课堂纪律的管理也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原来的Sticker(贴纸)奖励在进行到半学期时已不再有当初的好效果,学生的新鲜感已过,而积分制成为一个可以长久进行下去的课堂管理方式。英国小朋友没有见过如此3D版星星,而这些手作小星星着实抓住了他们的眼球,造型可爱,制作方便且材料易得,这小时候学习到的技能在此时对英国小朋友而言就是“魔法”,不同颜色和尺寸的星星代表了不同的分值,从课堂表现到回答问题均可得分,个人制团体制连轴转,花了两天制作的一百颗星星拯救了我大半年的课堂管理任务,敲黑板强推!第二学年,为了更好地组织课堂,保证活动的可持续性,也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汉语,在每节课的最后会预留一首歌的时间(首选《对不起,我的中文不好》,该歌曲由英国乐队Transition创作并演唱,风格符合英国人的音乐审美)检查学生 的课堂笔记,笔记内容可以是课堂所教新词,可以是他们在课上书写的汉字,也可以是他们对课堂的想法及感受,只要是任何有关汉语课的内容都可以,在检查后都可以得到一个小印章,根据课时量规定,只要学生在最后能够得到一定数量的印章,在期末就能得到老师的一份小礼物。在这样的机制之下,学生在每节课都能够很开心主动地投入到汉语课中,也在后期能够顺利地跟唱《对不起,我的中文不好》,及时那首歌节奏较快,歌词也复杂,可谓一举两得!
四 成长:不再是一个小喽啰
说完小学生,还有中学生了。我所在的学校都是学生自己选择汉语课,全凭兴趣与坚持,从刚开始的三个人到之后的十几个人,从刚开始的自己上课哆哆嗦嗦,到之后对着两百多号人宣传汉语课,于自己和学生,都是一种进步。他们认为汉语是一门有用的语言课,认为汉语难学但也很有规律,即使发音很生很涩也还是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乐此不疲地说着,即使汉字写得歪歪扭扭也还是一笔一划地模仿着……尤其在体验类课堂上,写汉字、剪纸、做中国结、吃饺子和番茄炒蛋,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体验,一边抓耳挠腮一边开怀大笑……同事笑说:“两年的时间,你不再是个小喽啰了。”我笑答:“嗯,能勉强算个喽啰咯!”
除了教学,参加有孔院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也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我所在的Somerset地区离孔院较远,因此回孔院参加各项文化活动既是工作也是和其他孔院同事交流情感的美好时光。而那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往往面向当地社区,意味着我们需要从范围较小的课堂进入到更加广阔的人群中,除了学生我们还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社区大众,而这样的活动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在共同协作和与人沟通,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沟通都有许多不一样的积累。
另外,最让我值得回忆的其中一点是,在教学和参加文化活动之余,我也小小努力了一把,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汉语教学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报告。我目前还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近六年专业学习让我自觉有义务在研究生阶段做一项专项研究,并结合当下能够收集到的非常好的语料进行思考,也不枉“研究生”之名。而从中国到外国,研讨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切入点更小,在会上我也学习到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实用知识。这样的研究学习,不仅是对自己的督促,也让自己在有压力的环境下能够记住自己的本心,更明白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
此去经年,我不知何时能够再回,本不是一个会抒情的人,所以把本是饱满的感情化作了以上的流水账。于这片友善的土地,我爱它,爱它让我体会了许多思考了许多更成长了许多,因此我选择在这样的异国他乡忘记自己偶尔胡闹的孤独,坚强地行走。也感谢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善意与温暖让我倍感温馨,而我明白,这些时常溢满我心中的感动不仅仅是汉语教学工作带来的进步,更是国家的强大在我们背后的支持让我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亦能挺胸抬头地笑着说:“你好,我来自中国,我是一名汉语老师”。